区社保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区社保中心 日期:2024-12-23

  2024年,区社保中心在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和上级人社医保部门悉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助力发展、社会保障服务民生”这条主线,聚焦“六好”目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突出社保兜底功能,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24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搭平台、拓渠道、强技能、夯基础,着力提升“好”的成色,推动就业创业更加充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保中心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就业质量提升行动,全力以赴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实现全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各项年度指标任务超额完成。 

  一是稳岗扩容重点群体就业成效明显。截至12月,全区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64场次,参加招聘企业318家(区内178家、市内75家、武鄂黄黄65家),提供就业岗位2.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00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2%;失业人员再就业920人,完成率153.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62,完成率788.8%;乡村振兴脱贫人口就业317人,完成率116.9%;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871人,完成率154.7%;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落实帮扶实现就业107人,完成率100%;新增返乡创业39人,完成率130%。 

  二是就业惠企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截至12月,完成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人数574人,补贴金额30.1万元;审核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819人,补贴资金131.6万元,完成率102.3%;为35家企业319人申办了企业社保补贴,补贴资金130.2万元;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81笔,发放贷款5213元,其中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8家、发放资金3350万元,个体户创业担保贷款70人、发放资金1863万元。 

  三是就业创业服务推陈出新。高效推进企业共享用工,引导唯品会与区内30余家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合作实现共享用工1000余人,荣获省人社厅颁发湖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优秀成果奖;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先后与团风、郧西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开展3劳务协作招聘会,引进输出各类劳务人员600余人;成功打造全市唯一一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依托湖北武东人力资源省级产业园及区内三所高校构成“一园三区”格局,服务场地3000㎡,创业工位及办公空间30余个,构建了以支持各类高校毕业生及优秀青年创业者自主创业的孵化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入孵企业16家,入孵团队9个。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培训3期,结业62人;开展创业沙龙10期,380余人参与;组织开展企业成果交流2场基地推介活动2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不断扩大。 

  (二)坚持抓扩面、保发放、促改革、防风险,着力强化“好”的保障,推动社保体系更可持续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社保中心始终坚持把社保工作作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通过大力实施社保提标提质行动,着力抓征缴、保发放、促改革、强监管、防风险,加快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一是攻坚克难抓扩面,超额完成指标任务。社会保险方面。截至12月,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单位145、新增人数1200人,累计参保单位859参保人数31148人,其中在职参保27200退休人数3948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缴保费3.28亿元,其中在职2.64亿元、灵活就业人员639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748人,其中16-59岁参保18765人,累计征缴保费1144.14万元;落实中央基础性养老金每人每月增资20元提标政策,已全部发放到位;按时足额发放养老,全区60周岁以上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13162人,累计发放养老待遇9243.97万元。征失业保险费1099万元工伤保险费763万元,代办工伤保险备案120家、工伤认定91家、工伤医疗费报销66家、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申领39家。为全区符合条件的426人代办了失业保险金申领;持续落实阶段性社会保险降费政策,为859家企业减免失业保险缴费549万元。医疗保险方面。截至12,全口径参保人数10.45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83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含本地户籍异地参保)3.6万人,全口径参保率102.8%(按常住人口10.16万人核算),医保参保缴费累计征收1.06亿元。 

  二是用心用情保民生,兜牢保障底线。兜牢医疗救助底线截至11月共救助各类人员6002人次,其中为低保、农村特困人员参保缴费救助710人,医中医后、门诊慢特病等救助5292人次,共支付医疗救助资金193.9万元,实现应救尽救。实困难群体社会保障。为922名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资金27.66万元;为35名退捕渔民补助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补助资金13.42万元。做到医保经办服务“零距离”为全区840多家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完成职工医保参保登记、基数申报及补收核定7929余件,办理城乡居民医保、灵活就业、职工医保参保人员的信息修改及参保状态修改等3234人次。为辖区参保居民办理市外就医转诊备案893人,帮办代办职工医疗保险的男女职工生育险、生育津贴及居民基本医疗报销资料代收152人,报销成功144人,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做了解释说明并获得理解 

  三是强化基金监管,筑牢风险底线。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疑点数据分析排查力度,强化数据稽核。截至目前共核查疑点数据19条,追回死亡及双重身份冒领城乡居民养老金42万元;整改各类问题1个,完善管理制度3,消除存量风险,全面筑牢我区社保基金安全“防护墙” 

  (三)坚持源头防欠、系统治欠、依法惩欠和集中清欠,    着力守护“好”的局面,推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保中心持续深化底线思维,注重标本兼治,着力强治理、保权益、护稳定,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通过大力实施“紧盯一个目标、运用三大平台、落实六项制度、推进五化建设”根治欠薪工作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的治欠保支工作格局,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监察执法纵深推进,清欠治欠快查快处。劳动监察共立案、协调处理欠薪举报投诉案件42件,其中通过协调处理33件,为309名劳动者追回薪资366余万元;立案处理9件,涉及人数130人,涉及金额329万元。办结湖北省根治欠薪信息监管系统欠薪线索426件。妥善处理上级批转的群众欠薪信访件1527件,其中12345市民热线1450件、湖北省智慧平台欠薪信访件77件。接待现场举报投诉500余起,涉及人数1358人,来电咨询7600余起,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回复率达100%。强化人力资源、劳务派遣、在建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执法检查,检查用人单位45户,涉及劳动者2000余人次,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 

  二是劳资纠纷化解规范公正,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全区共建成基层调解委员会5家,企业调解委员会40家,社区(村)调解中心21家,共有专(兼)职调解员113名,为劳资纠纷有效化解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高效化解劳动纠纷劳动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者合法权益仲裁立案126件,涉案金额654.33万元;仲裁结案126件,其中92件仲裁终结、34件一般裁决结案。劳动仲裁调解组织受理劳动者合法权益调解案件332件,调解金额538.25万元。2024年调解结案率100%,仲裁立案及仲裁调解成功率90%。处理终结劳动争议仲裁案件90起,为110名劳动者追偿经济权益382.82万元。 

  (四)坚持转作风、强本领、办实事、促发展,着力营造“好”的环境,推动社保服务更有效率 

  “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社保中心始终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持续开展人社、医保领域专项整治,着力查堵点、纠难点、优服务,进一步梳理完善办事流程及事项清单,热心服务群众,提升办事质效。 

  一是提升服务理念。针对人社、医保政策多、服务事项多、服务对象文化层次不同等特点,开展“阳光服务”,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引领全体工作人员树立“人人是形象、处处是窗口、事事是服务”理念,打造亲民、便民、利民窗口。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8个。全面开展线上线下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服务满意度始终保持在100%。 

  二是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线下“一站式”服务窗口等业务办理方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人社常态。推进社保卡“一卡通”拓展应用,新增养老保险待遇社保卡发放率达到100%。 

  三是提高服务效能。积极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推行“掌上办”“自助办”“上门办”“预约办”等特色服务,参保缴费、社保卡申领等高效办成一件事9项,援企稳岗补贴、大学生就业吸纳奖补补贴等业务实现“不来即享、不来即办”。医保经办通过湖北省跨域通办平台实现医保事项“掌上办、马上办、帮代办”。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通过“线上APP认证+线下上门服务+手工精准认证”的方式,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周全、贴心、有温度的“上门认证”服务共156人次,真正做到解民忧、暖民心。 

  (五)坚持抓党建、强信念、践宗旨、促发展,着力夯实“好”的基础,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并进 

  社保中心始终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员教育强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之以恒抓牢党员干部职工教育管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统一思想,增强社保中心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强化信念培养提升担当意识。始终以信念为指引,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用实际行动彰显社保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社保中心全体党员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充分发扬不怕困难、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精神,积极参与除雪、防汛工作;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党员干部走在前,党员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积极参与人社政策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在张铁社区、东湖高新智慧城开展社保、医保、就业相关政策宣讲活动,向现场人员详细解答参保缴费、退休待遇、医疗报销、就业培训等相关政策。 

  二是强化业务融合促进履职尽责。强化责任落实,将党建工作融入到社保工作的各个方面,党员带头,主动认领工作任务,勇于承担工作职责,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高更优质的服务。劳动仲裁小组党员与区内企业协同共建,指导40家企业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实现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在经开区五大主导产业的全面覆盖,为员工与企业搭建起了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为有效化解劳资纠纷提供更为便捷的场所。创新宣传方式,依托就业招聘活动、“人社工作进园区”、宪法宣传月等活动,积极开展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律法规、业务流程进企业、进单位、进工地活动,扩大劳动关系调处政策的知晓率,推动了预防机制作用的发挥,指导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管理,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社保中心党支部将主题党日与根治农民工欠薪制度学习、社会保险防治欺诈骗保宣传、就业创业服务等工作密切结合,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为民服务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厚植为民情怀中推进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 

  (六)坚持强担当、优服务、保稳定、促发展,着力提升“好”的标准,推动中心工作取得实效 

  社保中心围绕党工委工委会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信访包案、社区帮扶等工作,服务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实效。 

  一是项目招商加力提效。千方百计拓展信息渠道,寻找招商项目资源。提供武汉三新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湖北浩峰集团总部磁性材料生产基地、湖北帝盟新材料高分子增材智能制造项目、武汉轩睿电子设备制造项目4条招商信息。全力以赴做好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签约落地。三新职校、帝盟新材料、轩睿电子3个项目已签约;三新职校、帝盟新材料2个项目已注册、备案、开工。包保服务龙汇恒温恒湿精密机械加工基地项目,协调相关部门完成土地平整事宜,已完成招拍挂和项目摘牌,目前该项目正在与设计单位走设计规划流程。 

  二是企业包保及时高效。中心双千包保服务武汉贝莱斯、武汉科普易能、武汉泰科生物、人福辅料、武汉泰重机械、湖北建美钢模板、湖北江城子建材和湖北帝盟(冷轧带钢)等8家企业,在就业、社保医保、劳动关系调处等方面进行政策宣传和服务帮助,同时按季度和企业联系了解其经营状况及生产销售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三是信访包案不出纰漏。按区信访包案安排,社保中心负责16个信访件的包案化解工作。中心认真落实包保责任,多次与信访人及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沟通把控情况,协调多方有效化解处理。针对重点人员,与葛店镇、信访人所在社区(村)相关领导多次沟通,研究解决措施办法,共同做好化解稳控工作。目前已有效化解了7起,还有9起正在进一步化解中。 

  四是社区帮扶扎实有效。在结对帮扶张铁社区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身先事卒、率先垂范,积极参与除雪防汛、区级充分就业社区培育帮扶、“三资”清理工作指导、定期对脱贫人员走访慰问等多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24年,在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和各兄弟单位协同配合下,区社保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隐患仍未消除。部分工程结算不及时、项目转分包、“六项制度”未严格落实等情况导致农民工欠薪问题时有发生。近两年完成的保交楼,当期工作量的农民工工资已基本发放,但存量欠薪还未完全兑付,易引发新的讨薪隐患。 

  二是财政垫付欠薪应急维稳资金收回困难。2014年以来,共计垫付欠薪应急维稳资金2496万元 。今年进行了13场诉讼,将互联网小镇、祥云春晓(竹林陈城中村改造项目)、武汉美天环保科技(华烁路北综合楼)3个破产项目垫付农民工工资676万元已申报劳动债权优先清偿;已收回垫付资金555万元,有些已诉项目仍需要分期收款、进行再次诉讼及申请强制执行;还有些项目垫付资金时间久远,寻找当事人及责任方相当耗时耗力,全部收回垫付资金极其困难。 

  三是社保武鄂同城化推进不快。2023年以来,一直在推进武鄂“同城同保同待遇”工作,但在上报上级部门时受到一些因素制约,一方面是在鄂州一个统筹区内实行两种缴费基数、两种计发基数,在政策、体制、机制上都受到限制,为不增加企业负担,保持社会稳定,葛店目前维持现状才相对平稳;另一方面是我省将在3至5年内在全省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双基数统一,暂时没有必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打破藩篱。基于此,武鄂同城化向纵深发展受到制约,项目招商、人员就业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 

  四是用工难和求职难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解决。一些企业反映招工难,另一方面,求职者反映求职难,由于劳资双方在专业、技能、待遇等方面需求不能匹配,结构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党建引领,凝聚干事合力 

  加强党支部建设,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开展党史教育、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勇于担当作为,为社保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和监督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二)强化使命担当,夯实民生之本 

  一是多措并举做好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社保、医保各项政策兜牢底线民生。提升人社经办服务质效,打造暖心人社服务规范基金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基金安全领域风险防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1200人,确保其他各类险种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全面完成社保、医保综合指数考核任务。 

  二是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持续开展就业招聘、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共享用工等活动,确保充分就业,缓解区内企业用工难全面落实就业惠企惠民政策扩大就业,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稳定重点群体就业,突出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4000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260人新增返乡创业30人大力扶持创业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00万元。夯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社区零工驿站功能,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三是建立维护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解决机制,加大根治欠薪力度,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效能。加强劳动执法监察,进一步加大对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检查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调裁诉衔接,落实建议调解、委托调解、调解书仲裁审查三项制度。制订“人社+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调裁诉对接工作机制办法。 

  (三)提升服务效能造惠心社保 

  一是推行服务“一体化”,按照“就近办、快速办”原则,在各社区社保综合窗口,将高频业务下沉至社区(级办理,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织密市、区、社区()三级一体化服务“一张网”。 

  二是推行服务“高效化”,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推行“掌上办”“自助办”“上门办”“代办”等特色服务,参保缴费、社保卡申领等业务实现“不来即享、不来即办”。 

  三是推行服务“智能化”,坚持传统方式与智能服务相结合,在有条件的园区、社区逐步开展“职多星”一站式就业智能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移动底座,加入语音大模型,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实现政策咨询、培训指导、一站式就业导航、劳动维权等,开拓AI+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模式,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提供温暖人心社保服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经开区发展大道特一号
联系人:管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53080000 电子邮箱:gdgwh126@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4517号-2   鄂公网安备 42070302000097号 网站标识码:420700003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