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晟:做精做透真空采血管中国品牌

信息来源:本站 日期:2019-06-13


  前不久, 中央电视台《实业精神》栏目——核心技术民族骄傲,讲述了一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为我国真空采血管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故事,这家企业就是葛店开发区境内的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中国真空采血管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2.jpg

  20年前的中国,真空采血管还是一个新兴技术,国内年产量只有2亿支,国内想要方便地采购高品质的血液抗凝剂、分享胶,基本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采购周期长,还经常会遭受不公正的对待。 2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真空采血管行业达到国内年产50亿支,处于世界领先水品,而且国产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以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一系列的上下游配套的完整的产业链。中国的采血管再也不会有被他人卡脖子的痛苦。

  而默默地为中国真空采血管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新德晟董事长王中喜就是其中之一。

  王中喜出生在陕西省渭北高原,1981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了国企单位武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尤其对于这个出身在农村的人来说。他勤奋好学,从技术人员干到宣传干事再到所长秘书,在即将被提拔为武汉子公司磁性材料公司的副总经理时,王中喜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辞职下海!开始了长达10年的民营之旅。

  1996年年初,王中喜在东莞打工,闲不住的他总想干点实事,恰好在他打工的最后一家企业让他接触到了真空采血管这个行业,于是他选择了分离胶、塑料试管这两个新兴的产品作为公司的起步业务。王中喜和夫人蒋海平一起,在家里买了一台电脑,一台电脑桌,2万块钱起步,成立了武汉德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并与生产商签订了代理合同,迈出了德晟发展的第一步。

  在销售的过程中,王中喜发现,国内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很多产品都不够稳定,这让他认识到,企业的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学专业出身的王中喜决定重拾起自己的专业,一边销售一边自己学习开发产品。2005年12月份,王中喜买了一些化学试剂和烧杯、玻璃棒等简单用具,有办公室开始研发生产EDTA二钾的生产工艺。那时,他白天跑市场、晚上查资料、看文献、琢磨技术工艺,每天都忙到晚上12点钟以后。没有搅拌机,就用玻璃棒搅拌,没有烘箱,就把晶体放在滤纸上,用家里的取暖器烘干。

3.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中喜成功研发出了符合要求的EDTA二钾、三钾,经检验,合格了,而且比国内大多数产品都要好,得到了用户的肯定。于是德晟的第一个实验室应运而生,新型促凝粉、肝素钠、肝素锂、硅化剂等一个个新产品在这里诞生。2008年,德晟科技第一代分离胶终于研发成功了,并获得了第一个专利。

  时光流转,王中喜创办的公司也渐渐有了起色,可就在德晟大步前进的时候,却猝不及防地摔了一个跟头。2010年春天,有一个客户投诉,说德晟的分离胶翻到血清上面了,无法正常使用。王中喜马上通知质检员,对留样和库存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比重确实小了。王中喜毫不犹豫地电话通知客户,暂停这批产品的使用,立即更换合格的产品给客户。当时,这批产品销售了10万元,王中喜很诚恳地给客户赔偿了100万元,那时,公司的年销售额只有400万元。这对公司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让王中喜认识到,做企业、做产品,一定要诚实守信,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马虎。

  经过十多年的打拼,靠着自我积累,如今,新德晟的产品不仅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血管成品每年出口20亿元支,成套设备出口20多个国家,还有技术的输出。为国内外百余家生产和科研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第四代分离胶完全可以与美国、日本产品相媲美,个别指标甚至超出。“我们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的生产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完全掌握了,再也不怕被人卡脖子了。”王中喜很自信地说。

  去年10月,王中喜在葛店开发区买了厂房,成立了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在客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条件差,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如今,葛店开发区的环境条件很好,我们将坚守血液检验这个行业,以市场为龙头,以研发做保证,发挥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做支撑,做精,做透,做出中国品牌,做优秀企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奋斗,为葛店开发区争光,为国家产业发展,为老百姓健康作出贡献。”王中喜坚定地说。(熊孝平  小雪)


主办单位: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经开区发展大道特一号
联系人:管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53080000 电子邮箱:gdgwh126@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4517号-2   鄂公网安备 42070302000097号 网站标识码:4207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