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村“变形记”

信息来源:葛店开发区 日期:2020-10-27
一大批村民在物流企业就业。全媒体记者 陈振亮 摄
  金秋十月,葛店开发区陶塘大道两侧的枫树林一片火红,景色宜人。漫步于大道上,数栋高大耸立的物流仓储中心映入眼帘,各种车辆在宽阔的马路上疾驰,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
  可谁能想到,6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
  2014年,葛店开发区调整发展思路,建设中部电子商务基地,1098名桥头村村民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同年,第一家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唯品会正式落户,并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纳税的“葛店速度”。桥头村村民整体搬迁到新建的陶塘社区,迅速融入葛店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格局中来,实现了从村民到市民的幸福转变。
  不等不靠,思想观念变
  整村搬迁,对于桥头村村民来说,要面对、接受各方面的改变。
  “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电梯房。”今年74岁的桥头村村民廖协强回忆,搬进陶塘社区以前,他和全村90%的村民一样,靠务农为生。如今,他每天坐着电梯下楼散散步、听听戏,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村里一年内新买了50辆小车!”村党支部书记廖和胜谈到当年的情景,脸上仍抑制不住喜悦,“企业建在家门口,开着小车去上班,村民从此告别困境,乘着时代的东风,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37岁的廖红,曾是桥头村的贫困户。电商基地落户初期,他在村委会的安排下,进入唯品会从事装卸工作。在唯品会摸爬滚打了两年后,他从中嗅到了商机。
  “物流企业进驻的速度太快了,用工需求量很大,如果我们有自己的组织,那么洽谈劳务合作就方便多了。”2017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廖红注册成立了鼎胜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当起了村里的“人力资源总监”。
  随着葛店中部电子商务基地的发展,廖红的生意越做越大。从最开始的为本村失地村民牵线搭桥介绍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为整个电子商务基地提供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服务,公司长期用工达100人以上,年盈利20多万元。
  由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这与廖红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分不开,他说:“整村搬迁后,我们获得了一定的补偿,但不能坐吃山空,不能‘坐等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靠着数年的打拼,如今,廖红在葛店除了拥有3套安置房和1套自购商品房外,还在陶塘大道黄金地段购置了一间价值逾百万元的门面房。最近,他正忙着门面房装修,计划将公司搬迁到这里。
  “对面就是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旁边有几家大物流企业,在这里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对于公司下一步的规划,廖红早已胸有成竹。
  因人施策,就业方式变
  在桥头村,像廖红这样先闯先试、敢闯敢试的村民还有许多,他们在电子商务基地发展初期,纷纷抓住商机,围绕物流园区建设需求,广泛发展货物装卸、人工搬运、物流辅助和建筑工程等业务。在自身创业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就业。
  桥头村整体搬迁后,唯品会、安博、维龙等物流公司相继落户。桥头村从此告别以农为生的日子,40%的村民在物流企业就业,村民廖龙江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上班很近,从家到公司步行不过20分钟,开车更快。”已经在唯品会上班近5年的廖龙江在2015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两次家。
  “原来做过装卸,现在做快递包裹扫码分拣,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工资4600多元,事情也比较轻松,好多城里人都羡慕。”廖龙江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
  年轻人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稳定又方便,收入还不错,很快适应了搬迁后的新生活。但因周边企业对用工年龄有限制,年长的村民只能另谋出路。对此,桥头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针对年龄偏大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我们一方面联系致富能人带动就业,另一方面积极跟葛店开发区新市民公司对接,争取安置一部分。”难题在廖和胜面前一一得到化解。
  今年70岁的廖细汉,身体较硬朗,这两年一直在新市民公司从事绿化工作。
  “种树、种草、浇水这些工作我们做得来,一天七八十块,想休息还能随时休息。”廖细汉说,村里60岁以上的失地老人每月有460元的养老金,再加上这份工作收入,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此外,针对因病等无法进企业上班的贫困户,桥头村除为其申请低保外,还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多措并举下,到2018年底,桥头村1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近年来,桥头村认真落实“脱贫四不摘”方针,坚决防止贫困户返贫,真正做到了全部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零距离服务,生活品质变
  为有效改善桥头村征迁村民的居住条件,2014年底,在陶塘大道南端,一个现代化社区开工新建。从2017年5月起陶塘小区已陆续迎来300余户家庭喜迁新居,开启新生活。
  走进陶塘社区,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餐馆、理发店,各类门店鳞次栉比,开门迎客,毗邻社区的陶塘学校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村民拎着从集贸市场买回的菜兴高采烈地回家……
  村民廖志取的女儿明年准备入读陶塘学校。国庆假期刚结束,他就来到桥头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楼办事大厅,向工作人员咨询给孩子上户口的事情。
  “你把表填好,我们把资料一起送到派出所就可以了。”廖志取从值班的桥头村“两委”委员胡运桂口中得到了明确的答复。“好多事都可以在这里办,还不用走远,这多好!”他不停地为社区周到的服务点赞。
  自桥头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桥头村“两委”班子全部集中在一楼大厅办公,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服务。村民的医保、低保、房屋安置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都能在这里办理或解答。
  空出来的二楼则布置着“村民学校”“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功能室,每个功能室墙面上都挂满了对应的宣传展板。村民到社区活动室不仅可以下棋、看电视,还可以看书,打乒乓球,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
  廖协强老人是这里的常客,他激动地说:“社区服务中心是我的第二个家,要喝茶有人倒,心里话有地方说,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值了!”
  桥头村由党员志愿者带头成立的“理论宣讲”“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等六支志愿服务小分队,还会定期为村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让新时代文明新风深入村民心中。
  零距离的服务,让村民与村干部心更近了,也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品质。有了好的开局,后面的工作就更有信心了,廖和胜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桥头村的地理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帮助村民创业、就业。同时,根据村民变居民、农民变市民的这个实际,进一步提高村‘两委’自身的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记者感言:
  桥头村村民识大体、顾大局,为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全村整体搬迁。虽然切断了农民与土地的依存关系,但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转非”。不仅为葛店中部电子商务基地长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加快了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变中求得生存,在变中寻得发展,在变中谋得幸福,希望桥头村越变越好。
  全媒体记者  陈振亮
主办单位: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经开区发展大道特一号
联系人:管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53080000 电子邮箱:gdgwh126@126.com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4517号-2   鄂公网安备 42070302000097号 网站标识码:4207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