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种基于“区块链”技术、打着数字货币旗号的“虚拟代币”或“虚拟货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这类新型货币。一些不法分子借着“区块链”“金融创新”等热点概念幌子,通过发行所谓“虚拟代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吸收资金,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虚拟代币诈骗的本质和危害,有效防范虚拟代币风险和骗局,现将相关知识作一简要介绍。
01
虚拟代币大致分为三类:支付型代币、证券型代币和实用型代币。支付型代币承担支付工具属性,以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以及USDT等稳定币为典型代表。证券型代币具有证券发行特征,通常表现为代币持有者可以向发行人索要债务或者股权,目前绝大多数ICO代币都是证券型代币。实用型代币通常情况下没有升值特征,仅用于获取区块链内的服务,如互联网公司发行的所谓“虚拟积分”。
02
虚拟代币潜在六大风险:洗钱风险、恐怖融资风险、逃税风险、非法集资与集资诈骗风险、盗窃风险和敲诈勒索风险。
03
虚拟代币诈骗常见套路:一是伪造身份,将“区块链”“去中心化”“开放源代码”等技术宣称为自家虚拟币的技术构造,编造高大上理论骗取公众信任。二是利益空投,编造故事、设计模式吸引投资者眼球,传销式发展下线,宣称“投资周期短、收益高、无风险”诱惑公众投资。三是幕后操纵,伪造平台用户数、交易次数、交易金额等数据,造成繁荣假象,吸引用户投资并伪造价格走势,前期让价格持续“上涨”大量吸收资金,后期则不断降价牟取暴利。
04
防范虚拟代币骗局要做到:一是不相信任何虚拟代币。对于主动找上门的所谓投资机构及人员要格外谨慎,不盲目相信造势宣传,投资理财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正规公司。二是拒绝高息诱惑。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虚拟代投资更是暗藏巨大风险。三是看不懂的业务不触碰,不公开的行业不投资。虚拟代币投资在资质许可、经营模式、资金去向以及获利方式等方面往往含糊,投资者务必擦亮双眼。
05
广大公众应理性看待“区块链”技术和各类“虚拟代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守住“钱袋子”,远离“虚拟代币”交易。